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 页 >> 议政献策
关于加快推动四平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动四平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7-12-05 15:11:48 点击: 次 【字体:][][

责任编辑:

关于加快推动四平制造业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晓君书记的指示精神,市政协副主席孙立忠于今年4月份开始,带领调研课题组制定“推动我市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调研方案”,以我市装备制造业为重点,以市委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体构想为指导,通过查阅学习换热器、农机、专用车等产业“十三五”规划,深入10多家制造业企业车间班组、企业生产线、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等方式展开调研,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形成了目前的调研报告。下面,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平制造业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市主动顺应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以清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积极推进制造业调整升级,以装备产业为龙头的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起来,一批中小企业孵化催生出来,一批产品市场日臻成熟、财税贡献不断增大。二是新兴产业逐渐落地生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蓝宝石基板、LED灯、纳米材料、水性胶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落地,以巨元公司为代表的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以奋进为代表的特种车产业和以方向机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三是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步伐。企业嫁接改造取得丰硕成果,百威英博进入带动了企业管理创新,中航工业进入使企业产品结构正在由低端向清淤车、旅游房车等中高端特种车发展,5万吨线路金具项目使企业产能和产品品质得到双提升,农机产业形成了以整地、播种、收割、秸秆处置产业链条,食品、医药等产业链条得到拓宽拉伸,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医药等主导产业约占工业总量的80%。四是产业集群集聚强势推进。列入省规划管理的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到9个,其中有7个园区被省政府命名授牌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四平化工园区的核准夯实了我市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梨树和四平成为国家级食品和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换热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市。换热器主题工业园、专用汽车产业孵化园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开工建设。五是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近五年来,全市工业首次投产新产品累计达到894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8个。梅花鹿院士工作站、换热器院士工作站、换热器国检中心、换热器省级研发中心、省换热器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天大智能制造创新四平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相继搭建起来。宏宝莱等16个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康达免耕指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等58种省级重大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六是服务保障能力日趋增强。全市10家担保机构资本金达到10.4亿元,担保能力达到百亿元,助保贷铺地资金达到了2950万元,助保贷能力达到3亿元,10亿规模的工业发展基金正在招投标。《关于工业保增长、促转型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六个一百”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四平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四平制造业仍存在总量不大、实力不强、质量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实现转型升级目标任重道远。一是整体水平偏低。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能源等传统动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对比国内发达地区动辄几十家百亿企业集聚差距很大。大数据、云计算、环保装备、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支撑能力。整体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四平制造”尚处于“四平加工”和“四平组装”阶段。二是缺完整产业链。产业链条短,配套率低,各主导产业间缺少分工协作和配套联动,有的企业甚至根本不清楚近在眼前的合适原料,长期与外地市场合作,本地原料、零部件配套率不足20%。产业内部存在恶性竞争,缺少差异化发展和市场细分。三是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少且缺乏带动能力,科技创新平台能力平平,作用一般,效益有限,一些升级企业技术中心档次低,能力弱。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无自主品牌、无研发中心、无专利产品的“三无”状态,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以模仿为主,抗风险能力很弱。四是要素制约加重。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上涨,金融政策趋紧,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产品价格却随着市场需求疲软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与制造业直接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物流、融资、研发、设计、咨询等服务业层次较低。五是缺少拉动力量上半年,制造业共实施重点项目102项,其中新开项目 53 项(亿元以上项目9项),续建项目49项(亿元以上项目29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6.97亿元,同比下降40.13%;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7.72亿元,同比下降44.29%。纵观近年来的制造业项目投资,大部分是域内投资,多数是企业改造投入,工业固定资产外来投资极少。六是认识存在误区。存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工作就是政府和大企业应该做的事等片面认识,以生产加工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当前形势下考虑更多的是生存问题,难以将精力和资金集中到自主创新、产品升级上,创新缺少动力,转型没有魄力,升级缺乏实力,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存在“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心理。个别企业没有搞清市场需求和潜在风险,盲目转型、贸然投资受到挫折,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恐惧心理,企业理性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促进转型升级的建议

    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实现市委工业强市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统筹协调推进。以中国制造2025四平实施方案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推动四平主动融入制造强省战略布局,激发创新活力,明确发展定位,丰富产业架构,提高产业层级,稳固和提升四平制造业在全省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力量长期共同努力的复杂系统工程,要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做好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确定四平市工业转型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突破,并通过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带动四平市企业不断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全力打造“两城”(中国换热器城和中国农机城)、“三基地”(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型、智能融合型、生产服务型的新型制造体系。以四平市优势产业资源为基础,打造具有四平特色的产业体系,即: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以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能源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抢抓机遇发展壮大以医药健康和光电信息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优化提升以建筑、建材、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二是要完善产业链条。要推动新材料产业链的生成。应充分发挥我市的产业基础优势,支持鼓励发展纳米材料产能,重点发展以各种纯金属及合金纳米粉、高纯度非金属纳米粉、高纯度化合物、植物超细粉或纳米粉等化工新材料;同时大力发展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热喷涂用合金化强韧纳米金属陶瓷造粒粉体、纳米陶瓷造粒粉体、纳米复合金属造粒粉体、纳米合金造粒喷涂用粉体以及3D打印用粉体的开发,推动纳米材料复合镀及强化技术的产业化、金属纳米涂料合成技术的产业化,最终形成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新材料产业链。要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链。在稳步提升换热器、农机具、专用车和其他装备优势的同时,要精心研究向中高端靠拢的路径和办法,有效利用新兴产业的优势渐进增强传统制造业能力,依托巨元、维克斯、康达、吉运、中航奋进、艾斯克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自动化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设备、模具及配件、伺服控制器及软件系统等机电液一体化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要做优医药化工产业链。重点围绕医药中间体、盐化工、中成药等细分行业项目建设,拓展烧碱链和健康食品链,逐步形成两到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要做大食品产业链。引导粮食生化、绿色饮品和杂粮食品企业精深加工和品质提升,快速做大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要做细轻纺产业链。在大力发展日化用品、冰雪服装、工艺装饰等传统轻工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专利技术,扶持鼓励企业通过秸秆提取木糖素、木质素原料,大力发展食品添加剂、木糖醇、新型家具材料和木质用品,尽快将专利技术转化为产业动能。三是要开展创新行动。要按照“三四三”产业板块布局和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抓装备和产品提升。在装备上,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制定专项扶持政策,优选50家具备装备升级基础的产业龙头企业,实施五年“企业工艺装备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尽快改变企业工艺装备落后的局面,促使制造业尽快形成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能力。在产品上,我市制造业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少,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少,这是制造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和结构不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围绕补齐创新短板,对所有制造业企业开展科技成果及产业化需求普查,着力研究拿出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实施五年“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聚焦制造业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以促进我市工业的转型升级。在制造业骨干企业中遴选50个重点行业自主创新或转化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项目,给予持续的政策扶持,通过五年努力,使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成为拉动工业发展的增长群。四是要激活存量资源。目前,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有32家,制造业闲置着大量的土地、厂房、专用线、产能资源,尤以平东老工业区最为突出。这些宝贵资源是我市制造业的根基,也是我市制造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有效激活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坚定不移地抓嫁接改造和招商引资。应组成专业团队,专人负责,在摸清底数的同时,逐户理清土地、房产等资产资源交易脉络,找出激活闲置土地房产等资源的路径和办法,为制造业嫁接改造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五是要创新人才战略。紧紧围绕我市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和产业链延伸需求,主动与企业对接,实行“人才+项目”的引进培养模式。大力开发新兴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夯实我市引进硕博人才机制。重视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家把握产业升级规律和转型发展的能力。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挖掘潜力,着力盘活、用好现有人才,避免现有人才的流失、闲置和浪费。围绕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我市与市外高校院所合作层次,努力在人才引进、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同时充分发挥市内高校和职校作用,因地制宜搞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推动企业技术人员进高校和高校教师进企业“双进”交流,积极培养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六是要参与标准制定。本地龙头企业要力争成为国内外本行业或主导产品领军,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产业产品话语权优势我市换热器、农机、专用车及其零部件、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龙头企业,尽管有的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较大份额,有的已经形成事实上的领军优势,但还没有形成产品产业话语权优势,行业标准还缺少“四平声音”。我国各产业正在深入进行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势必会不断形成新的行业或产品标准,我市龙头企业要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可以通过举办行业(产品)中国(四平)论坛,开展研讨交流,争取高层支持,争取主动权,发“四平声音”为“国家(行业、产品)标准”,以行业(产品)话语权和裁量权的扩大夺取市场空间,提升“四平制造”企业与产品的整体影响力。

制造业强,则经济强。我们建议是从制造业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信在四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企业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四平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四平制造”一定能收获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