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叶赫景区建设
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我市确立了突出“五大发展”,打造“五个强市”的奋斗目标。随着“文化旅游强市”战略的实施,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资源,我市以叶赫满族民俗游为主导,创建在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我们市政协调研组以叶赫为考察重点,深入踏查、广泛征询、集思广益,形成了关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叶赫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叶赫历史悠久,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利用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叶赫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满族民俗旅游品牌。
(一)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
叶赫处于“山门——叶赫——二龙湖风景区的中轴线,区域优势明显,是吉林省级旅游风景区,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叶赫东西两城、商简府城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赫镇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和自然景观均独具特色,2008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叶赫境内又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242处,最早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叶赫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挖掘人文资源,深化项目建设
叶赫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游客带来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旅游体验,经过多年的挖掘建设,叶赫已基本形成了以“东西二城遗址、古驿站、伽蓝寺”等文化古迹为主的“古城文化区”和“转山湖风景区”。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及当地政府坚持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新建项目逐年增加。仅在2014年就累计投资1.32亿元,重点打造叶赫那拉城核心景区。其中,馨苑城的文化游览区、休闲体验区等主体工程已正式运营;叶赫那拉城改扩建工程完成了“驿站改造”、“满韵堂”、“陶木阁”、“剪纸坊”“中华砂书馆”等项目;绿山湖度假村正在重点建设生态观光区、医药观光区、木屋村、民俗文化展示区等,并收购到清代和民国时期满族民用器物上百件 。
(三)融合文化发展,打造旅游品牌
叶赫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满族风俗承载着我市文化旅游的重头戏。围绕打造“中国·叶赫满族民俗旅游”品牌,相继开展了叶赫冰雪渔猎文化节、叶赫风情美食节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叶赫丰富的冰雪渔猎文化和特色美食;举办万达广场·中国(叶赫)满族风情文化节,现场展现了满族传统游戏等满族民俗风情;在叶赫永合村“叶赫人家”现场连线播报“满族人家过新年”专题节目;举办“草根梦、满族风”四平百姓春晚活动,宣传展示满族历史文化。
(四)政策宽松利好,环境不断优化
2007年,市政府成立了“四平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叶赫景区建设确定为全市旅游工作的核心。2008年,经市政府同意,批准成立了“叶赫旅游经济区”,有力地助推了叶赫旅游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升级,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方案》,明确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措施和政策保障,加大了对旅游项目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铁东区也制定了《关于深化改革,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规划》,开展旅游体制改革,成立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强化了旅游管理部门职能,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叶赫找准定位,逐步突出文化旅游特色,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市场导向”的旅游发展新机制。
(五)加强专项规划,格局初步形成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叶赫旅游产业,我市编制了《叶赫镇旅游总体规划》。以此为蓝本,叶赫镇聘请上海易城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叶赫那拉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外城重点区域景观设计》、《叶赫那拉城近期详细规划》等。规划将叶赫发展总体定位为风情文化城,以叶赫文化为主体,以皇后文化、纳兰文化、部落文化为支干,形成“一核、双轴”以及“一环多点三片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近期详细规划》系统提出涉及游客接待、体验、休息及停车设施的调整、改善措施和建议,包括牌楼、纳兰文化馆、满族服饰体验馆等11项内容,实现叶赫旅游从“休闲观光”向“文化寻访”的转型发展。
二、叶赫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叶赫经过多年的发展,以中国满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名镇、吉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促进了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不期而至。
(一)思想解放力度不够,重视不足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当前,叶赫就依托满族民俗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形成共识,但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工作中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现有政策措施激励作用不大,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办法不多。叶赫第三产业的龙头是旅游业,但是仅就旅游抓旅游则存在不足和诸多弊端,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而建立产业联动体制。关注旅游、关心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没有得到有效营造。
(二)缺乏精品意识,文化品位有待提高
叶赫有逾百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特品级及优良级以上的占近20%。资源总量丰富,资源类型比较齐全,旅游资源档次高,可开发资源潜力大。特别是具有垄断地位、底蕴深厚的满族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能够支撑文化旅游的需求。但是,一些景区、景点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特色不突出,文化品位不高;有些景区、景点规模小、档次低,缺少有吸纳投资力度的精品项目,发展后劲不足;旅游产品功能单一,项目策划、包装没有创意;没有摆脱观光旅游的低端化运营,旅游产业仍处于门票经济的发展阶段,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三)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管理
叶赫发展旅游的基础就是良好的人文、自然、生态环境,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以充分利用和保护文物古迹。在这方面,铁东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景区宣传、景区升级、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涉及到文物保护、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工作的职责权限不十分明确,没有做到统筹安排,为旅游业发展服务意识不强。
(四)投融资渠道狭窄,有效吸纳资金不足,发展滞后
旅游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投入不足,其开发的深入程度及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叶赫旅游业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投资严重依赖政府。虽然政府在古城区改造中已投入3000万,环湖路项目投入了7400万,但仅仅靠这些不能保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精品景区少,对资金吸引力不够,社会力量投资也很滞后,旅游大项目投资不多,一些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没有发挥出应有效益。同时,不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度趋缓,发展滞后。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化阻滞,旅游产出水平低,旅游经济总量还不高。
(五)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居旅相宜发展模式不健全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欠账较多。进入旅游区的主要通道标准低、路况差,通畅的环线交通网没有形成。公共厕所、景区标识等服务设施不完备,娱乐与购物区域规模不够,服务水平有一定差距,旅游接待能力不足。观光、度假、旅游产品三足鼎立的局势没有形成,居旅相宜发展模式不健全。不能引导游客融入古镇,深入体验满族文化特色,仅仅停留在观光式的“漫游”,没有形成“深度游”。
三、以叶赫景区建设为重点,引领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叶赫是我市文化旅游业的名片,从中可以窥见我市文化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经过对叶赫古镇的考察调研,就如何有效利用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形成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清思路,科学规划,明确文化旅游发展目标
要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理清思路,精准定位,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叶赫景区建设为主导,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深入整理和挖掘萨满文化,开发民族风情文化和纳兰性德等名人文化,逐步实现将文化影响转化为项目投资和经济效益。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编制关于旅游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近期详细规划,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规划应体现产业融合、项目建设、资源整合、地域特色等核心要素,设计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瞄准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坚决杜绝 “小、散、弱、差”景区景点建设。
(二)加强领导、有效组织,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为此,建议进一步理顺我市旅游管理体制,由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四平市发展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从宏观上把握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指导原则,对一些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组织、协调,研究解决旅游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行使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规划、建设等职能。
(三)树立“大旅游”观念,串点连线,搞好联合
我市地处长白山余脉,是长白山满族文化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叶赫镇的满族遗存完整,而且伊通县更是保留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并建有全国唯一的展示满族民俗传世文物、史料和民俗珍品的专业性博物馆。应将叶赫与伊通乃至周边的同质旅游区进行充分融合,串点连线,借助我省“围绕长白山脉满族遗址,开拓文化旅游新航线、发展满族文化旅游”的有力契机,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努力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旅游业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政府的资金保障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精准投资,将财政资金用于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综合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打造文化旅游环线和人文景观走廊。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建设高品质的景点。
要有开拓创新意识,制定出台土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将景区景点的开发与旅游地产等相关产业进行充分融合,吸引民间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业开发。开拓融资渠道,积极开展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相关平台,主动参与,大力推介旅游项目,力求在资金引进上有大的突破。
(五)加大力度,开发项目,强化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创新开发一批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原有景区景点要做好修缮翻新、“穿衣戴帽”工作。同时,集中力量建设规格层次高、文化内涵深、民族与地方特色浓的国内一流的中国满族民俗村,开发满族农家民宿项目,发展满族民俗文化饮食业,以充分展示满族的民俗历史、文化艺术以及饮食起居等风土人情。同时,加大景区公厕、停车场等必备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工程,使景区不仅风光宜人、而且环境优美。加大建设景点道路和区间道路的步伐,提高道路等级。不仅建立景区内的快速通道,重点要建设对外通道,尽快设立四平市区至景区景点的公交专线,使游客来的便捷、走的通畅。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十三五”末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需求的日趋旺盛,旅游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从而迎来战略性、历史性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勇打特色牌,探寻文化旅游之路,向着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目标迈进。
市政协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