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 页 >> 议政献策
农村贫困群体帮扶状况调研
农村贫困群体帮扶状况调研

时间:2015-04-28 08:55:57 点击: 次 【字体:][][

责任编辑:孙艺洋


                 农村贫困群体帮扶状况调研

                                          政协社会法制委

                                           民革四平市委


关注农村困难群体,积极探索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和保障机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和民生工作的需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和民革四平市委联合对我市农村困难群体的帮扶状况进行调研,现将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调研情况

由四平政协社会法制委和民革四平市委联合开展的农村生活困难群体帮扶状况调研,从2014年8月份开始,按照调研方案的安排,10月中旬,在双辽三个村、梨树三个乡镇、伊通三个村和铁东、铁西、辽河垦区的两个分场进行了问卷调研,有效问卷覆盖农村人口98098人,其中贫困群体7324人,因病、残的困难人数1788人,农村五保户335人,农村留守儿童伤残军人空巢老人700余人。10月末,赴双辽、梨树就农村贫困群体的帮扶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二、帮扶工作开展的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保障工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实施农村扶贫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针对农村的困难群体相继出台了城乡居民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困难家庭大病救助、精神病人疗养救助、农村五保户家庭救助等各项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对农村困难群体解决衣、食、住、医等方面提供了基本保障。

   1、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五保老人的保障水平。改扩建农村福利中心,改善农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居住环境,提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

   2、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对于纳入农村低保的困难群体从低保金的发放、参合补助、住院救助、门诊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来保证他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扩大救助范围,完善及时救助和分类救助。

   3、通过优抚渠道,确保优抚对象抚恤金定期发放,同时开展春节临时救助,房屋维修补助等专项救助。

   4、广辟渠道,利用社会捐赠开展节日、临时、春耕、助学、助老等专项慈善救助。

   5、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专项经费,对于因灾致贫的困难群体开展及时的补充救助。

6、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建立帮扶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落实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贫困户评定标准还是2007年规定的标准,显然不适应现在的需要,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在对贫困群体的帮扶上大部分都靠政府“输血”,缺少培育村级和困难群体自身“造血”功能。

   3、慈善基金筹措困难。目前,慈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财政人员的双日捐所筹集的基金,社会上,尤其是企业家通过慈善捐资的比较少。

   4、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没有能力解决危房改造自筹资金,从而享受不到危房改造政策。

   5、农村残疾人的特殊群体精神病人的管理和患有传染病就医难的问题。

   6、部分贫困群体的求助诉求与现有政策规定存在落差,暂时无力解决,给基层工作带来压力。

   7、乡镇民政经费和人员缺乏,严重影响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几点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基层救助平台建设。农村帮扶救助的基础性工作基本上都在乡镇的民政办公室,而成员除民政助理外,其他成员多数为公益性岗位,且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偏低、工资少、兼职过多,很难适应繁重的、政策性很强的农村帮扶救助工作,因此,要完善县、乡两级政府的救助体系,加强培训、加大投入,划拨工作经费、增加工作人员指数、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帮扶救助工作正常运转,真正筑起为民之政、和谐之基。

   2、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困难群体的环境。解决农村困难群体问题,是践性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所要去解决的问题,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困难群体的评价标准,增强透明度,狠抓政策落实到位,使困难群体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另一方面加大慈善事业的发展,动员组织社会上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优势,安老扶幼、济危助困,有计划地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生产和生活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分类救助,培育“造血”功能。在农村困难群体中没有劳动能力这部分困难群体,要靠政府投入和社会的捐赠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要求;而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一定要培育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区域特点的生态循环经济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解决村级财政收入,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提供创收的平台,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4、加强农村福利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建设福利中心,是社会保障网络发展的方向,各级政府在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在保证传统民政对象的同时,应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积极创造条件,面向社会开展自费代养等项目,拓宽中心的服务领域,使农村的福利中心纳入到社会整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当中。

   5、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加大救助力度。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乡、镇政府和村的负责同志多次反映,精神病患者和失能老人在他们帮扶的过程中存在救助难和管理难的问题,对于失能老人建议政府应给与一定的补助;而对于精神病患者,由于它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并且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应该全额救助,同时应该制定患有传染病的精神病患者在传染期的治疗方案。

6、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有一种因为沉溺于赌博而使家庭致贫,并且在有些农村打麻将成风,已经影响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民素质从建立健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入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居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中,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诚信守法、移风易俗,教育村民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勤俭持家、和谐兴家,努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生活的满意度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是关系区域和谐发展、社会和谐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困难群体,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弱势群体尽快摆脱困难,走出困境,共同分享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



                                                                                   2014年11月15日